2024年12月,在醫(yī)院及護理部的大力支持下,腫瘤二病區(qū)引進了全數(shù)字彩色超聲診斷系統(tǒng)(中心靜脈導管尖端追蹤及定位用輔助裝置)。隨后,PICC小組成功開展了國內(nèi)最新的Sherlock 3CG尖端定位系統(tǒng)加超聲引導下的PICC置管術。于2025年1月22日在郭生梅護士長的指導下,由PICC專科護士李桂云采用超聲引導下聯(lián)合Sherlock 3CG尖端定位技術為一名61歲腫瘤患者置入PICC導管,經(jīng)過30多分鐘的操作,成功完成首例超聲引導下PICC置管聯(lián)合Sherlock 3CG尖端定位技術,通過P波的特異性形態(tài),對導管尖端的位置進行了調整及定位。后經(jīng)X線攝片確認,導管尖端位于最佳位置(CAJ)。
這標志著我院護理技術水平又邁上了新的臺階,我院靜脈輸液治療??谱o理帶入“心動視界”,將大大提高定位的精準性,減少患者并發(fā)癥。
隨著醫(yī)學科學的發(fā)展,PICC置管技術在臨床中應用廣泛,PICC尖端位置在臨床實踐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美國靜脈輸液護士學會(INS) 輸液治療實踐標準推薦:PICC尖端應位于上腔靜脈(SVC) 的下1/3段,靠近SVC與右心房交界(CAJ)處。PICC尖端位置過高易引起靜脈血栓,位置過低會增加心律失常等風險。
按照一般的方法,PICC置管后,胸部X射線檢查仍是尖端定位的“金標準”,但是在胸片上無法直接觀察SVC和CAJ的位置。
此項技術實現(xiàn)了床旁置管定位一體化,提高了導管使用的時效性,同時減少了床旁拍片的繁瑣,以及搬運患者帶來的不便和風險。對于臥床昏迷、行動不便的危重癥患者尤為方便。
此項技術的成功實施,也標志著我院PICC置管技術又上新臺階。在醫(yī)院支持與護理部領導下的靜療小組也將繼續(xù)精益求精,緊跟技術前沿,為保障患者治療安全筑起“生命通道”,以扎實精湛的技術服務于每一位患者。
文/圖:李桂云 王曉皎
審核:劉唐春 李翔